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8月30日的广东潮汕地区,强降雨引发特大水灾,随后来自各地的救援队伍纷纷赶赴当地抢险救灾。在当地一个叫谷饶镇的地方,有一支11人的消防抢险队,用坚韧的意志力,经过几天连续奋战,转移和疏散了当地众多受灾群众,他们都是来自太和镇消防中队的消防队员。看看他们参与救援的这些瞬间00:29救援当中,救援人员一一将老人小孩转移出受灾区域。潮汕地区市民挂出横幅感谢救援人员。临时受命,奔赴现场24小时不停工作9月6日,笔者赶到太和镇消防中队采访时,已经在前一天回到部队的6名消防队员正在进行休整。由于连续几天在水中奋战,他们的皮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在他们的军旅生涯中,这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大的洪灾,给每个人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队长杨红旭告诉笔者,8月31日,他们正带队在新市街进行训练就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立即组织一支队伍到潮汕地区参加抗洪抢险。“命令很急,要求马上就走,所以我们也没来得及收拾行李,就直接从训练场地出发了。换洗衣服都是第二天再送过去的。”杨红旭介绍,当时也不知道当地的水势情况如何,所以在队员挑选上要求全部是会游泳的,加上他一共11人被选中。杨红旭介绍,虽然在广州参与过水灾类的抢险,但水深最多到腰部以上。到了受灾区后,他们被分配到了谷饶镇,一到当地就被灾情吓到了。“这个镇的地势很低,几乎都是下坡。而且人员非常密集,全镇生活着几万人,救援压力非常大。”杨红旭介绍,当地大部分的房子都已经被淹到了差不多二楼的位置,即使两天后水深还有一米六、七的高度,全镇的垃圾都泡在了水里,水很脏,队员几乎全天都是泡在这样的水里,“天气也很恶劣,刚去的两天不时还会下暴雨,后来又是暴晒,但是不管什么天气,我们都没有办法停下了。”笔者了解到,太和镇消防中队的11名消防队员一共分成两组,每组人以人休队伍不休的方式,24小时不停歇地展开救援。除了疏散被困群众,还要挨家挨户进行入户搜救,寻找被困家中的群众。“最长的一天连续工作了18个小时。”杨红旭说。安全救出群众的瞬间,所有辛苦都值得杨红旭说,一直不停地工作,他们记不清自己疏散了多少人,搜救了多少户家庭。但是每一次成功疏散和救援都给他们带来满满的成就感,让他们忘记疲惫。在杨红旭带队解救的家庭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孕妇。当时他们接到求助,有一家人被困二楼,杨红旭带着队员马上赶到现场,发现水已经快淹到这户人家的二楼了,被困的还有一名孕妇,过几天就到预产期了。“不能背,也不能抬,还不能让她沾到水。”杨红旭说,当时水面和一楼的天花板距离并不高,如果用抬的方式很可能会让她撞到。最后,杨红旭找到了孕妇家的一个婴儿洗澡盆,让她坐在盆中,另外三名消防队员从三个方向抬着盆子将孕妇用漂浮的方式带到救援船上,整个过程没有让她沾到一点水。为了确保孕妇的安全,还特意减少了搜救船只载人数量。在这几天的腾讯视频上,一个消防员用铁盆从二楼成功救出熟睡婴儿的场景感动了很多人。视频里的消防员就是来自太和镇这11名消防队员中的其中一支救援队。9月1日,他们在搜救时发现一家五口被困二楼,其中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襁褓中的婴儿。消防人员达到后,家长将孩子放在铁盆里,将孩子用绳子放了下来,被消防员安全地转移到了船上,最后一家五口被安全救出,视频中婴儿的哥哥很高兴地做出了胜利的手势。笔者了解到,在救援过程中,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要发生很多次,队员们也要克服很多困难,但是每救出一个人,都会让他们感到所有的辛苦很值得,给了他们努力下去的动力。退伍前主动请缨,为军旅生涯划下圆满句号在这支11人救援队中,有3人本月就要退役了。杨红旭说,本来挑选去救援的人员时,不想再挑他们了,但是他们都强烈要求参加,希望在军旅生活中的最后阶段能划上一个更圆满的句号。董佳明是三人之一,年出生的他看起来稚气未脱,但是却是太和镇消防中队的技术标兵,3公里越野跑只要十几分钟,双杠可以做多下。他说,虽然知道去参加抗洪救灾会有危险,想到自己的军旅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能在最后的时间参加这样有意义的行动,他不想放弃。董佳明说,他是高考结束后参军的,因为一直有一个军旅梦,所以保留了大学学籍到部队当兵,退役后就要回学校完成学业。他说此次行动回来后有点累,但是很满足。图为董佳明。董佳明的战友常嘉兴和他是同年兵,这一次也在退伍名单中,他来自陕西富平,在入伍前学过厨师,在部队期间也经常到厨房帮厨,特别是他做的陕西面点深受战友喜爱。他告诉笔者,选择参军救灾行动他们都觉得很有意义,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是经历的每一天都很难忘,这将成为他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回忆之一。常嘉兴。杨建是太和镇消防大队招聘制的文职人员,也将在本月将离开部队。这一次参加救灾行动,他的主要任务是用镜头记录下战友们的行动。但是到了现场后才发现,他不能只是拍照、摄影,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更多时候,他顾不上拍照,只想赶紧和战友一起将受灾群众先救出来。“只能利用空隙拍照,但还是留下了很多很珍贵、很感人的照片,值得我们珍藏一辈子。”杨建说,他记录的不仅有救援的镜头,也有战友之间互相协作的兄弟情,这些照片也将成为他们这些离开部队时能带走的最珍贵的礼物。新闻优选1.一次留有“遗憾”的消防救援,让他从此蜕变成“拼命三郎”2.给这些消防官兵点赞!公寓清晨起火,他们7进7出火场救出32人3.惊险!墙体突然倒塌压倒大叔,消防员30分钟拆出生命通道文
杨黛清图
杨凯太和消防中队供图通讯员
丘倩玮排版
小兰(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