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湖北11月22日消息(柏爱军赵小云田健记者王苗)近日,武警湖北省总队组织的一场“魔鬼周”极限竞赛在三峡腹地山区打响。此赛,宜昌支队再次夺得冠军,并取得多个单项第一的好成绩。“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支队严格按要求狠抓实战化训练,各课目尖子人才备出,百花齐放,为支队全面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手捧奖牌的支队长赵钢难掩内心的喜悦。在支队史馆,该支队近年来扎扎实实练兵备战,建军砺兵,练兵求胜,完成个个急难险重任务的场景历历在目:“东方之星”客轮翻沉救援,数百名90后士兵肩负核心区域警戒、打通生命救援通道、遇难者遗体转运、事发地段江面搜救、现场卫勤防疫等多项任务,英勇无畏;长江流域遭遇“98+”抗洪,千余官兵40多天转战8县市数十处江河湖库险堤要垸,救万民于危难,个个兵不解甲,忠诚尽显;三峡工程等众多险点目标执勤及多项重大临时勤务安保,执勤官兵旷日严守,听风望月,识苦不惧,知苦不言,吃苦不叫……在一个个精彩的胜仗背后,记者看到了该支队为提升制胜能力,持续夯基固本的真秘诀。刻苦训练。赵亚磊摄思战谋战为胜战他们以《军事训练大纲》为依据,研究制定《加强实战化训练意见》,对接支队可能担负军事行动需要,结合部队作战任务、训练基础、保障能力等实际,精细谋划组训模式、大胆创新方法手段、建立健全评估机制,梳理总结科学高效的管用招法,逐一量化分解、帖上分值标签,建立战备训练的长效机制,使战备训练常态化,随时做好上战场、打胜仗的准备。练兵备战,基础的是人的工作。他们从增强官兵敬业精神入手,连续三年在部队系统开展“三知”“三守”“三心”专题教育,起到了稳心稳神的作用;在全部队叫响“争分、争光、争脸”的口号,每年从年度奖励指标中拿出半数以上的比例,对在各级各类比武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官兵,大张旗鼓的给予奖励,激发了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战斗歌曲唱起来、队旗队魂立起来等“四个起来”活动,激发和培育官兵不畏生死的战斗精神。漫步该部营区,战斗标语、战斗横幅、战斗图画等战斗元素随处可见。官兵思战、谋战、言战的氛围浓厚。一切围绕打胜仗,一切为了打胜仗。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反恐形势日趋严峻,他们注重引导官兵牢固树立“恐怖威胁时刻存在、反恐战斗随时打响”的忧患意识和“快速高效、精准处置、一枪毙敌”的战斗作风。他们将三峡大坝、国储油库、驻地火车站、机场、人员密集广场等30多处反恐重点目标,划分反恐等级,建立兵情要志;在目标范围内进行覆盖式扫描,建立反恐作战全域观察点、情报收集点和战术支撑点,“看、听、打、连”全域无盲区,构建大小三线用兵体系,大大提升了反恐制胜能力,为目标装上了防护盾。特战中队战士们训练。游杰摄百花争艳百花艳三峡大坝建成后,宜昌支队根据需要调整了勤务部署,投入上亿元陆续为执勤部队配备了防爆装甲车、清障排障车、综合交通艇、消防船、高压水炮和船载雷达、深水探测仪等多种水、陆、空现代新装备,形成了立体交叉的防护力量。然而,这些新装备相当一部分官兵都没有见过,更没有使用过。面对这种情况,支队党委“一班人”的回答是坚定理性的:建设现代化武警,仅靠几件新装备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有一大批能熟练使用掌握这些装备的人。支队出台了《岗位技术人才培训五年规划》《支队优秀人才奖励实施办法》《优秀人才选学选送实施意见》等8项制度性文件,建立完善了一整套人才培养制度,在支队掀起“争做成才标兵,争当三峡卫士”热潮。三峡船艇大队二级警士长杨胜奎,先后学习并熟练掌握了美国水星发动机、重发康明斯NTA型和具备世界先进水准的德国瓦锡兰道依茨柴油机的维护保养和操作技术,确保了船只航行的安全,每年节约维修经费几十万元。中队长刘浩文领头改良的排爆机器人,不仅克服了传统排爆机器人控制台平面图像与现实夹取爆炸物存在误差的困难,而且还总结出“标尺测量夹取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确保了排爆的万无一失。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支队围绕保卫三峡这一主责,经常将部队拉到现地进行实兵演练,广泛开展三峡卫士大比武,培养了一大批专用人才。先后有20多人被武警部队和湖北总队表彰为“优秀四会教练员”,在总队以上比武集训中,共有80多名官兵取得单项和综合第一名,多名训练骨干被挑选为特战队员,多人次被总队以上表彰为各类标兵、能手等。一大批新装备和技术人才的涌现,为部队完成任务保障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部队应急反恐能力得到极大加强。年组织官兵坝前清漂。赵亚磊摄创新发展谱新篇从大坝左岸的坛子岭上俯瞰,三峡船闸通道就像从山体之中切割出来的一般壮观。“这是当今世界水头最高、规模最大、级数最多的船闸。”副支队长郝巍告诉记者。“建成不久的升船机,号称全世界最大电梯,最大爬升重量达到1.55万吨,最大爬升高度为米,吨级船舶可坐电梯通行。”“世界和三峡都在发生巨变,作为守坝官兵,必须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勇立时代涛头,既要盯着岗位抓形象,又要备勤备战防未然,才能确保自身建设不落伍,保证履行使命不欠账。”支队政委柏爱军感慨地告诉记者。早在5年,支队就率先利用网络建成了可视化执勤区域,不仅减少了约百分之二十的执勤兵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执勤效率。前两年,根据任务需要,支队主动融入驻地天眼工程,接入城市、道路、气象、水文等多个终端,在千万条大数据的支撑下,足不出户,目标区域尽收眼底,不动一兵一卒,各种数据一目了然。近年来,支队再次踏上建设现代化武警的快速路,全网改造升级,智慧磐石工程稳步推进,执勤效能大大提高。长江直北万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曾几何时,每到汛期,江水泛滥成灾,长江中下游沿线区域深受洪灾之祸。道路被冲,良田被毁,家园遭破坏,灾民无家可归,生灵惨遭涂炭,可谓司空见惯。“那是我见过最大的洪水,总书记来了,总理来了,百万军民上了荆江大堤……”谈起98年那场洪水,家住荆江分洪区的副大队长吴江波仍心有余悸。太可怕了,他回忆说,那一次,好多村民家的房子都被洪水冲跨了,30万部队上了前线,老百姓也上了堤,军民协手冲在一线,夜以继日投身巡堤排险、造堤填涌、紧急转移等工作。当时,宜昌支队组织的抗洪大军就在他的家门口,他亲眼见到一名少校军官因为长时间抡锤打桩,吃饭时双手发麻无法使用餐具,只能让战友喂食;他也多次见到有抗洪官兵跳进管涌,以身筑堤。众志成城,人定胜天。虽然最终取得了这场抗洪战斗的伟大胜利,但背后是成千上百万人的流离失所,是百万军民的冒死鏖战,是上千亿元经济损失的巨大代价。年夏天,数轮强降雨袭击湖北,长江水位超出历史极值,一时间,江河浊浪汹涌,支队再次开赴荆州等抗洪一线。已成长为少校军官的吴江波却捕捉不到98年的繁忙景象。百姓生活起居照旧,部队抗洪井然有序。“一方面,三峡水库充分发挥调度功能,缓解了下游压力,大大提高了长江的防洪、行洪、泄洪能力,减轻了人力防洪的压力。”曾参与过两次抗洪的副政委赵小云介绍。“另一方面,部队自身建设得到极大加强”。在这次号称“98+”的抗洪战斗中,支队装备的4G卫星传输设备、注水式简易大堤、无人空中侦察机等一件件“抗洪神器”悉数登场,战胜洪水的方式从单纯的依靠“人力”加“数量”转变为“人才”加“科技”。三峡工程的修建,从动工到完工,前后历时近二十年。二十载艰苦奋战,弹指一挥间。大江截流,江河改道,桑田巨变。三峡工程在不断创造奇迹的同时,见证了祖国发展壮大的奇迹不断发生,同时,也用海纳百川的胸怀,继续造福于沿岸百姓。专业分队训练。游杰摄刻苦训练。赵亚磊摄官兵业余文化生活。游杰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