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消防船 >> 消防船介绍 >> 船艇上的兵出海实录那江那海那船那兵
出航前的某勤务船静静的停泊在港口。
(一)
清晨六点,船长王磊比正常起床时间早了半个小时。
一阵急促铃声,原本安静的船艇躁动起来。王磊的眼睛明显还能看到血丝,今天是他履新任职后第六天,也是他驾驶这艘新型保障船艇第一次远航的日子。同时住在他隔壁舱室的机电长陶飞已经来到机舱,轰鸣的机器运转声盖过了值班员向他报告的声音。
所有船员都在忙碌着,昨晚刚刚搬上船来的四名学员,正抓紧时间洗漱。看到摄影师举起相机,其中一人连忙拿毛巾捂住了脸。来到新单位第一次远航训练,他们的紧张可想而知,毕竟从课堂到战场的距离不是短短几个月集训就可以达到的。
与其他船员的紧张相比,操舵员田康帅与操车员尚相志现在心里只能用“没底”来形容。因为今天是王船长来到这艘船的“处女航”,这也是他们与船长之间的第一次实操配合。没有磨合,只有前期几天的沟通,三人能否做到口令操作无缝对接,所有的人心里都打着问号。
阴沉的天空开始放晴,出航的时间一分一秒的临近,船长王磊看着初升的旭日长舒一口气,快步巡视了船上的每一个岗位。
(亓创摄影报道)
正在洗漱的船员。
迎着朝阳升起旗帜。
官兵挥手告别。
(二)
“现在北京时间7点整。”
播报时间的声音还未落下,一声汽笛轰鸣伴随着水手解下的缆绳,这艘新型勤务船艇缓缓离开码头。不在岗位人员统一列队与岸上前来送行的官兵挥手告别。
走出驾驶室瞭望的王磊根本没时间与送行的人告别,此刻的他专注的看着船艏与船艉的动态位置并不时用对讲机听着各岗位人员的汇报。再次走进驾驶室,偌大的一个舱室异常安静,只有他一个个口令的下达声与机器的运转声不时在耳边响起。
学员熟悉海图。
顺利离开码头,向着远方前行,随船出航的单位领导看着忙碌的王磊,并未与他有任何交流,似乎是生怕一个不经意的表情会影响到正在指挥的他。后来在聊天中才知道,未与王磊交流其实是该领导也在心中默默指挥。
在聊天时他这样说,船舶指挥是个常干常新的工作,每次出航面对的气象水文数据,航行航道数据各不相同,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指挥就是最正确的,作为指挥员要做的就是每一次出航都要在现有条件下做到完美。
此时,四名学员除了一人要帮厨外其他三人没来得及多看两眼远去的营区就立即回到了住舱,拿出之前早已手绘好的航行图,快步来到驾驶室。
比对海图作业,操作设备仪器,观察航行情况,一系列工作在船上老班长的带领下有序开展。
新学员的到来,给这个单位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同时如何让新干部更快的适应部队节奏也摆到了领导们面前。这支部队常年担负水上勤务保障任务,所辖船艇型号多,出航频繁,任务压力大,任务航行区域情况复杂等多种情况汇集在一起,怎样让新干部快速成长,成为了领导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新学员们跟着班长熟悉设备。
一切向打仗聚焦,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关键时刻拉的出,顶的上,打的赢!单位领导深谙此理,此次出航,航海专业的新干部不无例外的全部来船报到,随船远航。
来到锚地准备抛锚。
(三)
一天的航行,船员们的神经都时刻紧绷,顺利来到锚地抛锚时船长王磊看向天空,虽然阳光明媚,但这位有着多年航行经验的“老”船长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
看着王磊的表情,笔者好奇地问到,这大好的艳阳天怎么还愁眉不展。王磊说,我们停泊的这片区域,是出了名的“爱变脸”,也许过一会就变天了。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官兵脸上。
正常抛锚,为了防止意外,王磊特意把锚链多放了一节。抛锚刚刚结束,与这艘勤务船艇共同出航的另一艘拖船完成了预设演练课目,向着锚地疾驰而来。为了方便两船人员总结航行经验,两条船采取了并靠方式停泊。刚刚并靠完成后,两船又快速分离,后来从帆缆班班长王宽的口中才得知,原来两船并靠也是这次出航的演练课目之一。
检查锚链。
完成演练,天彻底黑了下来。顾不得开饭,两船所有干部已经集中到会议室,开始今天的航行经验总结。当大家还在为航行途中的几处航道情况交流时,一阵刺耳的铃声打破了所有人的争论。
“损管部署,损管部署,我船主机舱左舷中央冷却器旁破损进水,请迅速组织堵漏……”
进行损管堵漏的官兵。
说时迟,那时快,听到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摄影师立即抓起相机,奔向主机舱。而正在开会的干部们却似乎提前说好一般,坐在椅子上“稳如泰山”。
当来到机舱时,一名上士班长正在组织船员进行堵漏作业,笔者在想缘何没有提前通知,没有预先演练,没有干部指挥,而所有工作有序开展时,随船出航的机电业务长洪延平此刻刚好来到机舱。他仿佛看出了笔者心事,开口说:“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干部全部‘阵亡’,那么战场该由谁主导?”
当所有堵漏作业完成后,上士班长组织所有人员进行讲评,当把所有存在问题指出后,船员们与开完交流会的干部们同时走进了餐厅,忙碌了一天的官兵们,看着桌上的饭菜“两眼放光”。
升起锚球。
再次检查锚链。
训练中的官兵。
训练时,天空有飞机飞过,不知道官兵有没有想家。
夜幕降临,训练还在继续。
训练结束时,晚霞染红了半边天。
在淅沥小雨中忙碌的官兵。
(四)
一夜无眠,正如王磊船长口中那样,这片区域“善于变脸”。涌浪拍打在船舷上,虽然晃动不大,但对于睡眠质量不高的人来说,这样的夜晚着实难熬。
早晨起床时,脑袋晕晕的,摄影师好不容易爬起床来,差点一脚踩空从上铺掉下去。快步来到洗漱间,刚好看着正在洗漱的四名新学员,他们也不时的打着哈欠。原来昨晚每人都在驾驶室轮流值班三个小时。
不过对于这条船上的住宿条件,大家还是感到满足。学员钟泽华说,在学校时也曾跟船航训过,但那时十几个人住一个舱室,包括现在,在实习的船艇也是十几个人住在一起。
这是第一次在船上住四人间,满足感溢于言表。当问到昨晚的涌浪是否对睡眠造成影响时,几个人笑着回答道:值完班,能影响到他们睡觉的只有紧急操演的铃声了。
并靠的拖船,马上就要起航,当走出船舱,一阵疾风差点将人吹回房间。天空阴沉,淅沥的小雨一夜间打湿了甲板,并形成了积水。而疾风并未影响帆缆班船员工作,风雨中穿着橘红色救生衣的战士们,成为了阴沉天空下最艳丽的一抹色彩。
今天的航行计划是驶至长江口,而此刻阴沉的天空似乎并不是风平浪静的征兆。一阵铃声,掏出手机。蓝色寒潮预警,六个大字占据了手机页面,细细看过新闻,疾步来到驾驶室,想把这个消息早点告诉船长。来到驾驶室时才发现此刻他正在与随船领导和机关业务人员商量怎样应对寒潮来袭。
离泊的拖船。
雨中坚守的官兵。
雨水打湿了舷窗。
(五)
准点起航,航行了不到半个小时,风浪越来越大。涌浪拍在船艏上,激起一朵朵浪花。
雨滴打在驾驶室的悬窗上,雨刮器已经来不及清理。随船领导与王磊船长手持望远镜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