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虽小,却装着千船万渔。社区虽小,却联着千家万户。
三山岛海岸派出所驻扎在碧波荡漾的莱州湾畔,作为一名船管民警,我每天穿梭在大小港口和船舶之间。三山岛派出所辖区有黄渤海重点港口莱州港、山东第二大、烟台第一大渔港三山岛渔港等各类港口15处,船舶余艘,渔船民余人,管控海岸线40.5公里,是烟台市船管任务最繁重的派出所。
年,刚来到三山岛派出所时,岛上酒后滋事、打架斗殴频发,年接处警高达五六百起,老百姓一提起渔港,先想到的是“环境脏、秩序乱、治安差”,港口治理成了最大难题。通过对警情和案情的梳理,我发现酒后滋事占到了全年发案数的60%。作为社区民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扭转岛上治安局面。
渔民因常年出海,风里来浪里去,远离妻儿老小,工作枯燥辛劳,往往是不喝酒不上船,不喝多不痛快。但是,要想多挣钱,就得少出事,最好不出事。酒后伤一个人,一条船得白干半年,重则搭上几十万。为此,我跑码头、上船头,和老百姓拉家常,论理儿短,算酒后滋事违法的成本账、经济账,面对面商讨解决办法。因为,我相信,只要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掏心窝子,让渔民明白咱是真心实意为他们着想,就会赢得理解支持。
一家、两家,八家、十家……船长工作好做,船员工作不易。有人说我“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交警管酒驾,你一个派出所民警还能管住不让渔民喝酒?也有说他“新‘官’上任三把火”估计也坚持不了几天的,可我横下一条心,一双作训鞋走遍海岛的沟沟坎坎,荆棘划破手,石头崴过脚,登船落过水,老百姓都默默看在了眼里。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三山岛渔港禁酒公约》通过调研、论证、商讨和渔船民大会表决通过。公约规定,渔民违规饮酒,船长要带领船员学习三日,考试合格方能出海。如果因为自己违规饮酒而少捕捞一个航次,就要比别人少收入近五万元。等算明白了这笔账,船长们都主动加入管理船员的行列,这样由原来一个民警在管理,变成了上千个船长和我们一起管,群策群力,群防群治,迅速压减了可防性案件和事故。趁热打铁,我通过实地调研,先后论证出台《消防公约》《交通公约》《靠泊公约》等十余部船规民约,探索总结出“个十百千”船管工作法,融入港口治理,推动港口由乱到治,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辖区渔民的高度信赖。
想要干好工作就得扑下身子、深耕善治。我们辖区有大马力船舶艘,数量多、马力大、远海能力强,走私、偷渡、非法捕捞风险较大。越界捕捞牵涉外交大局,船舶出了海,就如风筝断了线,难以管控。为解决这一难题,我每天来往于大小船只间,总结不同地区钢质、木质、捕捞和养殖船特点,编成管理口诀,“中间凹,两头翘,蓝船白舵(楼)海上跑”;“船尾平,船头翘,船舵(楼)海灰是一套”……这样,就能一眼辨识船舶类型、作业性质、地域来源,大大提升管理效率。我用三个月,遍访了渔港的每一条船、每一个人、每一处治安要素,建立起涵盖港、船、人、事的管理新框架。推动在港口建成海岸雷达、报备平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现船舶出港知动向,回港知情况,并累计成功发现制了8起涉外越界事件。
丰富发展枫桥经验,努力打造幸福海岸,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我们在渔港码头前沿建成首家“三山岛社会治理中心”,烟台首个“蓝色海岸流动党支部”,配套成立首个“一站式海上矛调中心”,拉起了“海岸巡防队、海岸应急队、海岸志愿者”3支队伍,实现辖区渔民足不出港,涉海业务一厅通办,人不出岛,涉海纠纷一站受理,让“海岸党旗红”深入人心。三年来成功调处各类涉海矛盾纠纷起,调处率、满意率%,连续8年实现辖区船舶零走私、零偷渡、零越界。渔港接处警由当初的多起,下降到今年的15起,真正实现港口共建、共管、共治、共享。
“来到三山岛,有事找建豪”,是岛上渔船民的一句顺口溜,也是对我工作的最大信任和褒奖,正因为这份信任,让我深深感受到,能够解决好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就是最大的快乐。20年的工作,这里成了我的家,每天和渔船民在一起,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海。作为海岸警察,我将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深耕善治,实干担当,以为民初心守护好群众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