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船

写一点突围的观中感,突围因何被吐

发布时间:2023/5/27 13:03:08   

当初推荐老公看《突围》,也是因为网上声势浩然,期待的声浪太汹涌。

在我的再三游说下,老公才肯决定看一下这个电视剧。

回顾以往,我曾热心地推荐过几部电视剧给他看,如《XX颂》《X家》,老公都是看了没两集,就满眼不屑,开始不断批驳。

最终结果是,他严重怀疑我的鉴赏水平,以致我很长时间都不敢去提议看哪一个电视剧。

但此次,我又被网络上的热情所裹挟,忘记了曾经的“伤痛”,又用十二分的激情开始强烈推荐《突围》。

心中自信满满:此次不会在阴沟里翻船了。

因为我觉得,这一回乘坐的是一艘巨无霸级轮船,简直就像航母一样,一定所向披靡。

没想到……

刚看了一集,老公的批评之声,就在耳边轰响。

而且更为可悲的是,这一次,我连一点反击的阵地都找不到,只能被人“痛打落水狗”般的穷追猛攻。

最后,连我这么“善于发现美”的人,也阵前倒戈了。

接着,就看到网上一边倒的吐槽猛浪,一浪高过一浪,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看来大家对这部电视剧,真的是有同感。

在这一片吐槽声中,我听出有许多人在调侃,:靳东仍然在坚持不懈地演绎“靳东”。

仿佛这部电视剧走入窘迫之境,是靳东太过于本色出演导致的。

在这里,我要替靳东先生喊一声冤,他固然演绎了“靳东”角色,但该片陷入吐槽门,主要的责任并不在他,而在于导演。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剖析。

故事在哪里?

中国传统小说是以叙述故事见长,在故事的推进中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读者被曲折跌宕的情节所吸引,逐渐认识了故事中的人物,而人物也在故事的演进中,不断得以丰满、具体、深刻。

中国的四大名著,无不因精彩的故事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三顾茅庐、火烧赤壁……

《水浒传》的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智取生辰纲……

《西游记》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荣国府、刘老老进大观园,元妃省亲……

这些情节精彩巧妙,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一旦相遇,就令人难忘。

而《突围》,我已看了30多集,没有哪一集情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毫不客气地说,《突围》几乎就没有什么情节,只有一个框架。

就像一个建筑物,只搭起了一个大构件,看上去好像很宏伟,但大而无当。

走进这个框架,四面透风,没有一处景致值得人驻足观看深思。

我每天带着不死心的倔强,硬着头皮看下去,实在是希望有一些故事出现。

但没有,每天上演,都是雷同的所谓情节或场面,那就是开会或交谈。

要不几百人、几十人、十几人在开会,要不就是几个人在开会;或者是几个人在交谈。剩下的就是去开会、去交谈的路上。

如果这也叫作故事情节,那么,每个报告集都可以拍成宏大的电视剧,而且相信与《突围》相比,也不会逊色到哪里。

有人或许会说,不是还有几场在巷道、医院、家里的场景吗?

但是,那又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换了几个背景而已,说教的腔调都没有什么异样。

导演是否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不遗余力地通过不断快速切换开会场景,来增加所谓的故事性。

我想《突围》整体“说教”的风格,应该是导演把控,而不是某位、某几位演员可以左右的吧!

所以这个沉沉的大黑锅,让靳东来背,真有点冤。

圆形人物在哪?

各类艺术作品,对塑造人物,都有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尽最大可能打造圆形人物,而不是扁平人物。

什么是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这类人物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义与多变。

2,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突围》中的人物,几乎都可以冠以“纸片人”的名称,并不仅仅只有靳东。

靳东所饰演的齐本安,作为京州中福集团的一把手,应该是百事缠身。

集团没有什么效益,事故频发,危机重重,他应该是组织人马,群策群力,整日奔波于一线指挥部,用智慧和勤奋挽救集团于危亡,给其它类似企业以启示,给中国企业发展以榜样,给中国人民以力量。

但剧中,齐本安仿佛是一个纪检委书记领导下的一个小秘书,为了追一个人,飞昆明,飞西双,飞北京。

齐本安仿佛就只是一位苦大仇深、大义凛然的反腐小干事,他一听说哪里出现了腐败线索,马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立即眼睛放光,精神百倍。

他与他人见面谈话,都几乎只是反腐倡廉,很少谈及怎么让集团起死回生。

反腐倡廉虽然重要,但是职有专责。

不能每个人唯一的任务就是全力举起反腐倡廉大旗,以为这样就是国家好干部,这样理解是不是有失偏颇?

石红杏一出场非常飒,我还期待有好戏在后面,就如《武林外传》的佟掌柜一样风姿绰约、百转千媚,是一个百变娇娘。

但越看越气闷,因为石红杏不知怎么的,突然就一下子变成唯唯诺诺、愚不可及的呆女人。

一个在京州中福集团顶层圈混迹多年的领导,能够是这个样子吗?

牛俊杰,观众认为,他还算是有个性,但是大家也会发现,他就一个个性——桀骜不驯。

这固然算一个优点,但如果几十集电视剧里,一个人物就只有这一个个性,那是不是也会让人审美疲劳?

其他的人,如林满江、报社社长等,也都脸谱化严重。

脸谱化的戏剧,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美丽,被时代所冷落。

但戏曲总归还有别的艺术美,如音乐美、舞蹈美、台词美。

如果一个现代电视剧,先天就缺少音乐美、舞蹈美、台词美,而只承继了脸谱,那还有什么生命力?

如果剧中演员整体具有脸谱化的特点,那么导演应该负主要责任吧?

格局在哪里?

曾国藩有这样一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就表现出主战主联一方的大格局,他们绝不为个人私利而搞小团伙,也不搞什么阴暗的小手段,而是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地与懦弱逃避派展开面对面针锋相对。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很大原因就是被这种光明磊落的气度所打动,被心怀天下的格局所折服。

而《突围》中有几个情节,就让人感觉非常不大气,有团团伙伙搞阴谋之嫌。

如林满江由于害怕齐本安一直揪着自己辫子不放,就连夜开会撤掉齐本安的职务。

张副书记在会上据理力争没有成功,就在会后打电话给齐本安,私下里告诉他这一坏消息。

我觉得得守秘密,这是党员干部最起码的底线吧。

为什么一个集团副书记,却私下里通风报信,泄漏会议内容?是否算是违规违纪?

难道反对一项错误决策,就没有光明正大的途径吗?

不仅如此,张副书记还找了正在住院的领导汇报此事,这样做也似乎不妥。

领导住院,说明此时并不在工作岗位。

在医院见面,应该算是私人会见,但谈论的却是工作上大事,公私不分。

医院的小甬道上,秘密交谈,盘算设计,非常像是地下党在白色恐怖区工作的情形,让人愕然。

再如,齐本安让牛俊杰住院,红杏不让牛俊杰出院等等情节,不仅不能表现他们的高大上,反而给人感觉他们连普通人士都不如,怎么连一点全局观念都没有呢?

把个人恩怨看得高于一切,不但不能临危受命、百折不挠地去奋斗,反而心胸狭隘,手段猥琐,让人不屑。

演员的格局,就是导演的格局。

细节在哪里?

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细节决定艺术水平的高低。

如果一部电视剧,在细节上漏洞百出,那这部电视剧只能与粗制滥造相挂钩。

《突围》中有许多细节处理太粗糙。

如棚户区与科技馆大火燃烧太诡异,仿佛是敌特的故意破坏。

某位领导要带领孩子参观天文馆,发现路上有工人在铺设管道,他觉得有隐患,便通知负责人注意。

负责人表示,一定要多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9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