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消防船 >> 消防船市场 >> 坚守水域救援一线23年的蓝朋友马
10月9日上午,重庆市举行第六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名为重庆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下午,市委宣传部举行记者见面会,5位先进模范代表讲述他们平凡而感人的故事。见面会上,一位“蓝精灵”特别引人注目,他叫马建辉坚守水域救援一线23年,成功参与处置了水上各类船舶火灾和救援任务余次,营救落水群众余人。
今年41岁的马建辉,是一名中共产党员,现在是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水上支队太平门站站长助理,3次荣立三等功。年,被评为重庆市最美应急人。
两江水域“活地图”——
从入队第一天起就为救援做准备
“在加入水上消防救援队伍之前,我会游泳,但也抵不住大江大河里的大风大浪。”马建辉说,从年12月起,他的故事与水域救援工作紧紧地“绑”在一起。
刚入队时,趸船是60年代建造的,40多名队员一起在趸船上工作生活,十分拥挤;夏天高温炙烤,冬天江风凛冽;嘉陵江河道窄,水流急、暗礁多,长江回水多、漩涡大,水情复杂。为了尽快适应趸船的生活,马建辉每天6时起床跑5公里,上午在码头跑梯坎,下午做俯卧撑、下蹲。一天训练下来,马建辉的汗水能浸透衣服,双手常常拿筷子都拿不稳,上厕所蹲不下身子。他做这一切就是为了救援做准备。
“水上消防,既要能搏浪,还要会灭火。”马建辉说,水上火情与陆地上不一样,船上货物装载紧密、燃油载量大、舱室封闭、江面开阔风急浪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快、货物及油料火灾荷载大,极易发生爆炸,救援难度大。
一向注重提升业务本领的马建辉学会了潜水、激流救援、绳索救援、绞锚链、系钢缆、开战船等多项技能,还熟记了长江、嘉陵江航道上的多个地名和礁石位置,可谓名副其实的两江水域“活地图”。
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年5月,马建辉被破格提拔为副班长,成为水上救援队伍里的骨干尖兵。
工作起来认“死理”——
“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需要我们挺身而出”
年7月的一天,马建辉在重庆市黔江区对学员进行冲锋舟驾驶培训。邻近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新田乡突发暴雨,山区多名群众被困。得知这一情况后,马建辉立即请战。洪水将多间房屋、多条公路淹没,被困群众分散在一个个山头。来到救援现场,马建辉一刻不敢停歇,从中午一直忙到半夜,紧急安全转移50多名被困群众。
第二天凌晨1时,救援现场忽然雷雨交加,山上还有27名救援队友被困。马建辉驾驶着40马力的单机冲锋舟在洪水中艰难前行。冲锋舟的螺旋桨好几次被杂物缠住、被回水卷走,马建辉凭着过硬的驾驶技术将险情一一化解。他不断与洪水搏斗,在雨夜里往返2次,把27名队友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
年8月,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灾害,长江水位一度暴涨,很多群众被困在家中。长滨路一带,变压器很多,当时电还没有断,贸然救援,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电。
“我们怕触电,群众不怕?”马建辉率先驾驶冲锋舟载上供电部门人员及时断电,为队友们救援群众开辟出安全通道。随后,他带领党员突击队成员连续奋战50多小时,转移被困群众余人,并在在灾后清淤清漂工作中,累计清除淤泥40余立方,清理垃圾10余吨,帮助了沿江居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水域救援就是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搭救遇到危险的人,越是危险的地方,越需要我们挺身而出。”马建辉说。
带队搏浪专班——
言传身教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年10月,队伍改革转隶。从事消防救援工作这么多年,马建辉此时面临着生命中的重要抉择。
“积累了丰富的船舶驾驶经验和救援本领,一些船舶公司、培训机构多次想聘请我。”马建辉说,到企业工作,不仅可以“拿年薪”,而且可以有更多时间照顾和陪伴家人。
“队伍培养出的一身本领,就是用来救命的!”马建辉一想到这些年他在江边救起的群众,便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选择了消防救援,就选择了赴汤蹈火,终生无悔!”
机构改革后,国家水域救援重庆大队应运而生,面对人少事多,水域救援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困难挑战,身为骨干尖兵,马建辉明白自己的职责使命——做好“传帮带”,为水域救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马建辉担任水上支队“搏浪专班”班长,带领专班探索研究水域救援技战术、创新研发水域救援装备。近年来,“搏浪专班”累计培养了30余名业务尖兵,共发明创造10余种装备。其中,多功能救援车、自锁式尼龙扎带解锁器、便携式集成智能自动排水装置、手动多用钻孔装置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被投入实战应用。马建辉还先后前往海南、云南、青海等地开展培训授课,为全国水域救援队伍培育并输送余名中坚力量。
马建辉,既是水手,又是船长;既能当尖兵,又能当教练员。他用23年的矢志不渝、无私奉献、艰苦奋进,深刻诠释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谱写了一曲“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新时代赞歌,可谓名副其实的情洒两江“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