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船

AI赋能千年古城,服务温暖以人为本杭州

发布时间:2022/9/24 18:47:28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好 http://m.39.net/news/a_5900254.html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数据是冰冷的,服务是温暖的,在“城市大脑”的赋能下,上城区的街区治理实现了飞速发展。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记者:周宇

实习记者:周雪妮

▲赋能在“城市大脑”的赋能下,上城区形成了集数字城管、市场监管、智慧消防、公安等多个部门系统为一体的智慧街区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实时掌握街区人流、商业业态、警情等信息,为街区治理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图为上城区湖滨街道。

“拆!隔离带一定要拆!”6月20日,在一次专题调研会上,杭州市上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承涛在大家的犹豫中,对“医院周边交通隔离带”这件事拍了板。

一周后,医院门口“非法占道”数年的隔离带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8块智慧交通引导牌,医院附近哪里能停车、最快停哪里。运行之后,原来几百米的排队现象变成了“即停即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刮擦事故降低了30%,高峰期车辆平均等候时间缩短三分之二,车辆平均通过效率提高20倍,周边车库运行效率提升了2倍。

“尾巴”没了、事故少了、车位活了,这正是借助于杭州在两年前发布的“城市大脑”。

寻找痛点让错置资源归位

人工智能为千年古城赋能

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公布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为这座拥有多年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新的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大脑。年的云栖大会上,城市大脑1.0版本正式发布。年9月,城市大脑2.0发布,逻辑架构不断完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遍及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市场监管、农业、环保、基层治理等11个系统、48个场景。“城市大脑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社会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此前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年7月,杭州城市大脑再度升级,上城区作为杭城首个实现“城市大脑”在街区应用的平台,发布了实践成果,破解医院的停车问题正是其中的应用场景。

▲西湖(图片来源: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一面是闻名天下的西湖,一面是富丽繁华的城区,美景和繁华也带来了社会治理上的巨大考验,其中最大的考验来自于大流量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

“我们不是单纯地为技术而技术,最终目的是解决痛点问题。”上城区湖滨街道党工委委员王潞向记者坦言,上城区集中了9医院,仅1.6平方公里的湖滨街道医院,“以医院为例,每天门诊量在1万人次左右,而医院的停车场仅能容纳个车位,医院周边道路停满了车,经常打结。迫不得已设立了硬隔离等候区,但又造成车辆排队最长达米,患者平均等候时间90分钟,缓冲车道成了临时停车场。”

停车难、秩序差、公共资源被占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摆在街区班子成员眼前的大难题。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年3月的一次闭门会议,区委区政府召集各部门开会,不同于以往,这次请到了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作为“智囊”为上城区“出谋划策”。

在王坚看来,医院停车难的本质在于资源错配,要利用“城市大脑”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大力推进街区数字化改造、强化街区智能化管理、引导街区智能化消费,这也是城市大脑第一次被提出运用到街区治理。

“以往解决停车难题的办法就是新建停车场,可上城区市中心已经没有多余的资源和空间再建新的停车场了,我们考察后发现,在医院停车场爆满的同一时间,附近还没营业的商场有几百个车位空在那里,医院只需几分钟。”王潞介绍说,通过王坚和杭州市数据资源局的共同梳理,上城区决定利用“城市大脑”的赋能让原本错置的资源归位。

建立“停车指数”和“泊位指数”让治理有清晰的目标和测评标准,这是王坚提供给上城区的方法论。所谓“停车指数”,指泊位的占有率,如果小于1,就表示有泊位。“泊位指数”指泊位的周转率,如果大于1,则表明当天至少停过1辆车。“让老百姓都有地方停车”是上城区给百姓的承诺,“让停车指数小于1,让泊位指数大于1甚至更大”是上城区给自己定的可量化目标。

▲新路径借助“城市大脑”,上城区探索实施“时空挪移、资源共享”的停车方式,开辟了一条治理城市停车难的新路径。(上图)医院拆除隔离带前的排队场景。(下图)医院拆除隔离带后的智慧场景。

铁腕推进打破数据理念隔阂

落地应用以百姓需求为导向

有了目标也有了方法论,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要用好周边停车场,第一步就需要知道“泊位在哪里?”“泊位有多少?”由于运营单位和业主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完全匹配,系统自动统计的数据并不准确。“不能完全依赖所谓的技术手段,有时候还要靠‘笨办法’!”为了彻底盘清家底,湖滨街道用了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派人在每个车库蹲点数车位进行三方车位数量校准。

当时正值夏天,闷热幽暗的地下车库常人多待几分钟也觉得难捱,然而为了做到城市大脑数据、停车场库系统数据、停车位实时空位数据三方数据一致,蹲守的人每隔1小时就要进行车位校准。经过3个月的蹲守,终于把医院周边4个停车场的个泊位数摸排清楚,停车资源的管理开始进入系统化。

要真正解除车道占用,做到还路于民,医院周边的硬隔离就必须拆除。然而要打破数年来形成的执法惯性又谈何容易?

“当时几方沟通经常出现拍桌子的现象,有时候干脆会都开不下去了。”作为项目推进组的“主将”,湖滨街道工作人员郑欣回想起当时拆隔离带的种种艰辛,记忆犹新,他指着一块导视牌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新交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医院门口的天桥守了整整3个月,观察车子排队变化的规律,计算清楚车位的衔接和等候。”其间,他本人也因为压力太大,暴瘦了十多斤。

▲上城之夜(图片来源: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就这样,在大量数据排摸调研的基础上,“占道”长达数年的隔离带终于被拆除。交警、城管和属地协作,把周边泊位用8处引导牌告知车主,当医院停车场内部停满时,可根据提示快速到达周边停车场。同时,卫健部门还通过预约平台为挂号者推送泊位信息。

治理方式的变革并不会一帆风顺。上城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徐晓军清楚地记得那一幕,“电子屏上显示几个停车场都没有空余泊位了,无论我们现场交警怎么引导,医院门口继续等,有的还在抱怨。”湖滨街道党工委书记章琪得知后,马上组织人员紧急排查,最后发现是连接城市大脑中枢的服务器故障导致了数据错误。章琪说,“这件事对我感触特别大,第一是我们的引导牌确实开始发挥作用了,老百姓在根据数据引导进行停车选择,第二是常态化运营机制还需更加协调高效,要保障所有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不让智能引导形同虚设。”

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杭州城市大脑中心开始有人24小时值守,上城区内部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形成了每日例会制度,确保各部门线上线下问题不过夜。

“城市大脑的落地应用,技术只是‘手段’,关键点是理清楚‘以老百姓需求为导向去做政府治理方式的革新’这个逻辑。”上城区数据资源局局长余晓川说,“对医院停车难这一场景的解决方案,就是以‘让老百姓有地方停车’这个最根本的痛点为导向,倒逼政府进行治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而数字化则是实现社会协同这一路径的手段。”

城市大脑,在湖滨街道打通的不仅是数据,还有部门、层级、理念的隔阂。真正打通后实际上实现的是利益共赢:百姓拥有了更好的就诊体验,对医院的满意度更高;事故率降低,对道路交通的满意度更高;周边商圈因为闲置车位资源被利用带来的停车费收入更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湖滨商圈(图片来源: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点面提升推进街区治理能力

以人为本技术体现人文关怀

医院停车难题只是上城区实现城市大脑街区治理的一个缩影。作为杭州最繁华的湖滨商圈,这里几乎是外地游客来杭州必到的“打卡地”。

“技术,终究要体现人文关怀。”作为上城区“城市大脑”的顶层规划者,王坚是土生土长的湖滨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树一景,他再熟悉不过,“湖滨是商业中心,但不应该只有商业,里弄坊巷才是最能体现杭州味道、唤醒湖滨记忆的地方。”

经过大量考察和走访,在他的建议下,一个热心的专家团队将湖滨画成了泗水里、将军里、东坡里、仁和里、龙翔里、学士里、长生里、劝业里和钱塘里九个区块,并称“湖滨九里”。将“亭子”演变成了独属于湖滨步行街的“星”,并取“北斗七星”之名。将湖滨步行街的水上出入口演变成西湖曾经的“渡”,于是我们有了亲民的“三渡”:白公渡、苏公渡和杨公渡。至此,“九里七星三渡”就成为了一个整体,里、星、渡正好对应城市(地)、自然(天)和人,天地人合而为一,正如这座城市的包容和大气。

除了温情与诗意的格局架构,更多智慧的街区场景应用使其筋骨疏通、血肉丰满。在“城市大脑”的赋能下,上城区形成了集数字城管、市场监管、智慧消防、公安等多个部门系统为一体的智慧街区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实时掌握街区人流、商业业态、警情等信息,为街区治理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

▲复兴大桥夜景(图片来源: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究竟能为游人们带来哪些便利?具体的生活场景也许能带给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如果开车去湖滨,城市大脑会推荐有空位的最近停车场;如果想在湖滨任何一家餐厅用餐,只要站在步行街的智能导视牌前,扫一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886.html

------分隔线----------------------------